黑龙江省新石器遗址:
饶河县小南山遗址位于乌苏里江左岸、饶河镇小南山的一级阶地上。在这里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骨器和古生物化石共生,距今约一万三千年左右。是中国最东部的一处旧石器遗物点。
在小南山遗址发现的早晚两期遗存与周边地区以往发现的考古学文化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联系。早期遗存陶器中的梳齿纹和器物口沿及上部饰纹的风格在新开流-鲁德纳亚文化以及孔东文化中也有体现,但小南山早期遗存陶器上的纹饰和构图更加简单,早期遗存中的双面尖状器是黑龙江下游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奥西波夫卡文化中最流行的器物,因此小南山遗址的早期遗存填补了奥西波夫卡文化和新开流-鲁德纳亚文化(孔东文化)之间的空白,代表了一支以往未被识别出的新的考古学文化。小南山遗址的晚期遗存与黑龙江下游的沃兹涅谢诺夫卡文化有接近之处,是该文化遗存在我国首次发现,其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末期,距今约年左右。
渤海国上京遗址:
公元年,唐玄宗遣使崔訢册封震国王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于是历史上多了一个渤海国。公元年,渤海王大钦茂将王都从显德府迁到这里,史称上京龙泉府。又过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渤海国在大仁秀为王时期,已经仿效盛唐,建立了三省、六部、十二司、一台、七寺、一院、一监、一局等以国王为核心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及其运作机构;渤海国疆域“方五千里”,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两岸、鞑靼海峡沿岸及库页岛,东至日本海岸,西到吉林与内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南至朝鲜咸兴附近,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海东盛国”。
金代齐国王墓葬:
年5月,人们在哈尔滨市阿城巨源乡城子村意外发现了一座金代贵族墓葬。
考古人员通过抢救性发掘发现,墓葬为夫妻合葬的石椁木棺墓,木棺上放置一块银质冥牌。男女墓主都身着华丽而完整的服饰,男墓主身着8层17件服装,女墓主身着9层16件服装,包括冠饰、衣裳、鞋袜。同时出土的还有玉、玛瑙、金银等佩饰,均是金代最高阶层的贵族所用。
专家考证认为,这处墓葬的墓主是金代齐国王完颜晏夫妇。金代距今有多年历史,完颜晏受封为“齐国王”,在当时是很高的地位。
金代齐国王墓出土的丝织品服饰填补了中国金代服饰史的空白,这座墓葬由此被称作“北国马王堆”――举世闻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也曾出土大量丝织品和衣物。
据《金史》记载,“齐”为金代封王的二十大国之一,先后授予齐国王封号的主要有四人,其中只有完颜晏官拜太尉。完颜晏本名斡论,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堂弟。“首先是给男性脱衣服,男性两手里各握一个金块,上面刻着‘八十’两个字,史料记载斡论有一个儿子名字就叫做八十。男性着8层17件,女性着9层16件。衣服下基本是骨架,内脏已碳化,但男性帽子下有头发。”他们的服饰华贵精美,制作精致,仅衣服面料纹饰中的金就运用了描金、点金等7种方法。这些保存完整的衣服、冠、袜、鞋、靴等几乎完好如新,实在令人惊叹。其中女性戴的珠饰花冠定为国宝级文物,其余十几件织锦衣物等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经哈尔滨医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对两具骨骼的分析鉴定,男性死亡年龄约在60岁左右,生前患有风湿病;女性年龄40岁左右,头部有外力撞击的痕迹。“60年来的考古发现,改写了黑龙江的历史。”朱国忱说,黑龙江并非没有人烟的北大荒,在嫩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兴凯湖地区均已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这里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有人类居住,很多古族在此进行游猎活动。“现在的发现足以证明黑龙江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名称:商绳纹灰陶鬲
年代:商
尺寸:21*16.8*0.5
名称:周梳齿纹红陶鬲
年代:周
尺寸:12*27.8
名称:汉高足弦纹灰陶瓶
年代:汉
尺寸:5*11.4*22
名称:青瓷四系瓶
年代:西晋
尺寸:12.1*10*18
名称:唐彩绘高发髻女俑
年代:唐
尺寸:20.5*5.2*3.2
泥塑千佛
7.8×4.5厘米5.7×3.6厘米
唐渤海(—)
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
这两尊泥佛是寺庙内墙壁上的“千佛”。渤海的佛像与著名的大同云冈北魏龛佛和洛阳龙门唐代石窟内壁上的“千佛”,在体态、神情、服饰甚至雕造技法上都一脉相承。
名称:唐白釉双螭耳尊
年代:唐
尺寸:8.5*8.9*42.5
名称:宋影青釉堆塑瓶
年代:宋
尺寸:9*8.5*9.5
双鹅戏水瓶
高30、腹径18.5厘米
金(-)
黑龙江省兰西县东风乡出土
磁州窑系的一种盛酒具,为金代典型器物。瓶腹部绘有两只鹅和一朵云,采用简笔写意的手法,颇似中国的水墨画,虽粗犷豪放,略略几笔,却体现了女真人浓厚的渔猎生活气息。
名称:金白釉黑花四系小口瓶
年代:金
尺寸:6*66*29.4
清酒肥羊四系瓶
高32厘米,腹径20厘米
金(-)
黑龙江省兰西县东风乡出土
此瓶瓷质较粗,胎呈米灰色。器表绘有简疏、明快的黑色草叶纹和弦纹,中间空白处用黑釉横书“清酒肥羊”四字。这件瓷器从造型、纹饰和文字内容上均带有浓厚的草原游牧生活的气息,是女真传统文化和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属金代磁州窑系产品。
名称:明绿釉乐舞男俑
年代:明
尺寸:29.5*10*4.5
名称:清青花海怪双耳尊
年代:清
尺寸:16.5*16.7*31.8
名称:清青花云龙纹瓷烟壶
年代:清
尺寸:5.2*3.0
名称:清康熙褐釉青花侈口折角盘
年代:清
尺寸:23.5*15.2*4
名称:清雍正款青花团龙纹烟壶
年代:清
尺寸:6.6*4.0
名称:清乾隆粉彩藩莲八吉祥觚
年代:清
尺寸:14.2*11.3*23.6
名称:清乾隆青花缠枝藩莲双耳扁壶
年代:清
尺寸:7.5*15.2*49
名称:清乾隆款窑变石榴尊
年代:清
尺寸:11*9.3*20
名称:清咸丰白釉开片贴龙戏珠瓶
年代:清
尺寸:19.5*18.5*59.2
名称:清嘉道粉彩人物十八罗汉纹烟壶
年代:清
尺寸:7.5*6.0
名称:清嘉道粉彩镂空雕瓷人物纹烟壶
年代:清
尺寸:9.4*5.0
名称:清嘉道粉彩雕瓷狮子绣球纹烟壶
年代:清
尺寸:6.5*5.8
名称:清嘉道釉里红盘龙纹烟壶
年代:清
尺寸:8.8*3.3
粉彩龙凤赏瓶
通高38.5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12.8厘米
清(-)
粉彩,始创于清康熙时,极盛于雍正时,是雍正后景德镇瓷器的主流。其特点是用玻璃白打底,以洗染法绘彩,油料调色,烘烧温度很低,因此,色彩感觉上较软,又有“软彩”之称。施彩受西洋用油彩调色的影响,又有“洋彩”的称呼。赏瓶,是雍正时新出现的一种器型,侈口、长颈、鼓腹、圈足。这件赏瓶,因于玻璃白釉上施粉彩龙凤戏珠纹,故而得名。
名称:清青花云鹤爵盘
年代:清光绪
尺寸:11.8*11.2*13.5
名称:清光绪粉彩西厢人物故事套碗
年代:清
尺寸:4.9*6.3*5.5
名称:清乾隆款青花缠枝莲赏瓶
年代:清
尺寸:9.5*12*37.6
新石器时代
尚志市亚布力遗址出土
三联玉璧,尚志市亚布力遗址出土。通长9.4、最宽5厘米,形体似三个玉璧串联而成。璧孔均呈椭圆形,内外皆有刃,两面加工,是一种佩饰。同类器物在红山文化中也有发现。此物造型奇特,加工精细,反映了当时审美观和雕琢技艺。
金银器——雕绶带鸟玉耳饰
长4.2、宽1.2厘米
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香坊金墓出土
耳饰由玉鸟和含苞待放的玉花蕾坠组成,以金花叶托饰。玉鸟作飞翔状,阴刻线纹勾画尾部及翅膀上的羽毛,眼部呈三角形。颈下穿孔通过腹部至尾部,金丝穿入孔中向下弯,鸟尾下部接连一曲形金柄
璎珞
19件、最大珠子长2.1、径1.4厘米,小珠子大小不一,径0.3-0.8厘米
金(-)
黑龙江省绥滨县高力城子出土
璎珞本是印度的一种古老首饰,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璎珞的款式非常复杂,常常以颈饰为基础,再悬挂上各种珍宝串饰,考究的还和臂饰相连,多配珠宝玉石,成为挂满全身的饰物。黑龙江地区女真人原信萨满教,后受辽的影响,和佛教有关的饰品也受到他们的喜爱。
白玛瑙鞍饰
47件、各长4厘米、宽3厘米
金(-)
黑龙江省绥滨县高力城子出土
马具饰件,用以串缀在马鞍边缘,起装饰的作用。以如此多的玛瑙玉石美化马鞍,应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用。
双鹿纹玉佩
长4厘米、高3.4厘米,厚0.4厘米
金(-)
黑龙江省绥滨县奥里米金墓出土
此即秋山玉。秋山玉是指以山林、虎、鹿、熊为主题的玉器,图案多为虎、鹿、熊、兔或其它动物,辅以山石、灵芝和柞树等,虎多作伏卧状,鹿多作回首、站立、奔跑状。佩饰由和田白玉精雕而成,玉质透明温润,略呈三角形,造型精巧别致,构图清新典雅。底部两棵随风摇曳的树构成三角形状,树下站立两只马鹿,左侧公鹿引颈长鸣,体态健美;右侧母鹿回眸凝望公鹿,神情亲昵。两鹿上方,有一只大雁盘旋低回,振翅翱翔,似欲南归。该玉雕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石雕飞天
长8.3、宽6.73、厚1.3厘米
金(-)
黑龙江省绥滨县中兴墓葬出土
图案中部为一佛教中的飞天女神,其面相丰腴,头梳双髻,袒露上身,衣带飘扬,四周衬以卷云纹,造型显然受到唐宋壁画中飞天的影响。女真人原信萨满教,金朝建立后,因受汉人、契丹人影响而崇信佛教和道教,其中尤以女真上层贵族居多。它是研究黑龙江地区女真文化及其与中原地区密切关系的重要实物。
名称:明龙头白玉带钩
年代:明
尺寸:长12,宽1.9
名称:清素面白玉碗
年代:清
尺寸:口径15,底径7.5,高7.1
名称:清雕灵芝白玉水丞
年代:清
尺寸:长14.5,宽6.4,高6.5
名称:清雕刻刘海乘槎白玉摆件
年代:清
尺寸:高10.5,长16.2,宽7.9
来源:部分来自网络图片《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瓷器》
觉得不错,欢迎扫描合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