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军副坛主约稿,说是为晨阳太极拳论坛开坛时备的“菜”,属规定动作,不得有误。由于手艺不精,费了好大的劲,才整了个“王家坞乱炖”,也算是交了差,但愿不会影响到嘉宾们的味口。
今年6月份,我突发耳鸣,并伴颈椎不适,入院挂床打点滴治疗。发病期间,头晕目眩,夜不成眠,如果说当时有生不如死的感觉有点夸张,但确实严重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虽经半月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是整个人总感觉不新鲜。
后经欧阳政委力荐,到晨阳3班学习太极,由于是插班生,我到3班时,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势教学已进入尾声.,学起来相当吃力。由于学拳心切,先前曾与政委拍着胸脯表态,一定能跟上教学进度,无奈,不得不把话又收回。此时,我才发现,我低估了太极拳,高估了自己的智商。7月中旬,晨阳队成立了4班,我与配偶一起顺利进入4班学拳。
通过近半年的太极拳练习,我感觉收获颇丰。首先,耳鸣及颈椎病得到十分明显的改善。其次,整个人的精、气、神被提了上来,原来开个会也不忘打呼噜,现在不仅“哐叫个”,还不时发言;原来爬个得雨龙山都“结结奈奈”,现在可以把大山踩在脚下。当然,随着“功力”的渐长,体重也有小幅上扬,我想吃嘛嘛香,太极拳是“真凶”;嘴没管住,自己难辞其咎。
如果非要谈点练拳感悟,我认为,第一,必须坚持。特别是初学者,务必做到持之以恒,勤学苦练。每个人对太极拳的敏感度有差异,有的人练了几个月,就能体会到身体上的一些变化(比如本人),而有的人却没有(比如我配偶)。这更要求感觉不明显的拳友,不能有畏难情绪,甚至打退堂鼓,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任何事情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的。第二,要心静。平时晚上经常会在小区练拳,我觉得晨练以老师教拳及大家合练为主,难以安静下来,而晚练效果却不同。小区操场会有一些跳舞的、聊天的,但我练起拳来,基本上能忽略他们的存在,每次打完拳,真的有一种类似牌友摸到“6对摊尸”爽爽的感觉。坦率地说,我的拳技虽不如妻,但练拳的状态,却是胜妻一筹。
据了解,景德镇在全国现有城市中,太极拳运动开展是走在前列的。我想,这离不开师父和阳子老师的高位和鼎力推动,离不开两人的亲力亲为,言传身教,在推动全市太极拳普及和发展方面,确实是功不可没的。“挑李不言,下自成蹊”。
随着晨阳队,乃至全市太极拳运动的不断发展,相信有更多的人因练太极拳而受益。作为晨阳队的学员,我感到是十分荣幸和幸运的。晨阳队的学习委员,热爱太极,习拳数十年,深得国内多位太极名家指点,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因此也成为多个拳法的传承人。由这样的顶极高手为我们初学者传道授业,对学员来说,起步自然很高,进步也会快些。但对师父来说,就像高射炮打蚊子,更像博士后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从某种角度上看,是在浪费他的时间和精力。而师父并不在意,虽身为镇里的高官,平时日理万机,仍然操之在我,工作之余,亲临指导,乐此不疲。这或许是一种境界。
据一位资深太极拳人士透露,他自己习拳十余年,那时太极拳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找不到正儿八经的师父,平时以自学为主。后外出拜师学艺,他惊奇地发现,他熟知的太极拳,却有很多地方是错误的,并且一错就是十几年,他为此感到十分无奈和遗憾。相比之下,我们在家门口就有名师指点,不走弯路,实乃幸事。
晨阳一家亲。初到晨阳,感觉很奇怪,景德镇也有一些拳馆,教一套太极拳,收费在千元左右,老师在一些关键技术要领上还有所保留。而晨阳队在招收学员时,不分贫富贵贱,不论男女老少,只要你想学,晨阳就欢迎你,且费用全免。在教拳过程中,包括阳子师母、李坚副会长、欧阳政委、王瑞娟大姐等在内的老师们,对学员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分早晚,不厌其烦,就怕学员学不会。在管理上也是别出心裁,常常以班级为单位,搞测试,定指标,组织班级比武,编排文艺节目,真是有声有色,精彩纷呈。拳友之间也是相敬相爱,和谐共处,亲如一家。很多人问我,晨阳太极拳队不为名不为利,到底为了啥?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我想,这或许是师父和师母对传承和弘扬太极文化和太极精神最好的诠释!
师父常说:练太极拳不能急,但又不能不急。
我也想,文化是种浸淫,是修养,是知行合一,是自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