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 洞察文化产业的新脉象——诗童

名家访谈 洞察文化产业的新脉象——诗童

提示:点击上方"文化视窗"↑可快速订阅

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中国文化视窗主页,观看访谈视频正片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导;一个研究文化产业、管理哲学、社会正义与伦理学的哲学系教授。文化部-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召集人。

“微电影”商业模式下的新机遇我发明了一种称为“微电影”的商业模式。以前大家做微电影多是出于兴趣,或是广告片,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模式。我现在研究出了一种商业模式,并且开始推广。因为对于企业来说,直接用几千万上亿的资金来投资一部电影风险很大,而“微电影”商业模式是把一部电影做成一个系列,每一个系列都可以测试市场的反应。等一个系列出来以后,再把它改编成一部大电影或电视剧,这样首先是集中度比较强,其次也相对容易上手。创业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人群创业其实有两个概念。一种是转行、转型;另一种是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的,所以说“创业”两个字,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人群。

现在搞创业的年轻人很容易失败,首先他们不懂商业模式,另外他们手上的社会资源也比较少。所以我们现在要推广这种“微电影”商业模式,要有人来投资,有人来辅导,这样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然后在全国建立很多微电影基地,慢慢的可以发展成影视基地,先做微电影,再做大电影,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孵化器。这样很多人都可以参与创业。

更重要的是,这种“微电影”商业模式也可以用来发展电商,可以通过植入的方式来推广产品,这就是一条流水线。

打造“内容为王”

我们在改造产业的过程中,重点是内容,要做到内容为王。而不是传统上发展文化产业,就是造一个园区,最后做出来一堆硬件,并没有太多体验的内容。应当推广一种以传统文化体验中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并且推荐给地方政府。

互联网的规模效益从去年的表现来说,有一点印证了我对互联网的判断。我认为做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企业价值是要超过传统文化产业的,传统文化产业一直在走下坡路,而互联网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互联网的收费模式是可以有效打击盗版的。一是互联网通过移动终端,一旦下载马上收钱;二是可以实行会员制,通过会员制,网友花一点点钱就能享受很多内容。所以它的发展空间就很大,平均到每个人可能花费比较少,但是平台大、受众多,这个产业就发展起来了。这就是互联网的规模效益,也正是传统文化产业所做不到的。

(编导/主持:诗童制片:李云鹤责编:王琰实习编辑:大川)

回复查看往期内容

文化学者:程冠军

文化名人:陈少峰

中非友好使者:程志刚

白眉心书:张毅

著名作曲家:宝玉

军旅书法家:侯振山

军旅画家:张坤

著名主持人:灵子

小作家:单宇

著名女作家:杨绛

八一特辑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国之学”成长夏令营

“中华小作家”邀请函

“书画百杰”邀请函

华夏之子

文商故事

青年力量

“一带一路”专题栏目

欢动北京

邂逅梵高

Wenhua.cntv.cn

中国文化视窗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jz/2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