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中华文化传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华文化传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回顾过去硕果累累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党和国家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优秀传统的重大战略举措。最近几年,中华文化的传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纲领文件,统揽全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

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工程实施4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15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文化家底逐步摸清,研究阐发全面展开。

重点项目,持续推进。

1、非遗项目,稳步上升。

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文物古籍,普查修复。

积极推进文物、非遗、古籍、美术馆藏品普查和复核工作;加强文化资源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全国制定颁布古籍保护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累计完成普查登记数据余万部,累计修复古籍多万叶。

3、革命文物、加强保护。

革命文物保护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实施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

4、文化名城,层出不穷。

截至目前,已公布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个中国传统村落,划定历史文化街区片,确定历史建筑3.85万处。文化景观纳入保护体系。

5、戏曲普查、传承经典。

完成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培育戏曲人才,传承戏曲经典。

6、民族音乐,得到传承。

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采风录制、收集整理散存于各地区、各领域的民族音乐资源,录制采风样品。

……

实践证明,以实施工程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很好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形成全国一盘棋。

融入生活,助力小康。

四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国民教育各领域,滋养精神根脉、点亮小康生活。

●截至目前,六季《中国诗词大会》收视超过30亿人次。越来越多普通人展示诗词才华、传递文化力量,凸显“诗词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日常”。

●将中华文化传承与重大节庆相结合,举办一系列接地气、有生气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组织全国大中小学开展“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美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在全国高校建设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全国中小学建设近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方面。

●开展“网络中国节”系列网络文化活动,推出一批传统节日动漫、微视频、视频直播等网络文化产品……许多曾热衷过“洋节”的年轻人领略到传统节日的魅力。

●与此同时,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让学戏、懂戏、爱戏的人越来越多,节令饮食、中医养生、传统体育渐成时尚。

●把众多传统工艺转化为脱贫生产力,促进非遗活态保护,也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

放眼现在生机勃勃

在不断的传承、发展与升华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发展,传统文化的深沉积淀和深厚滋养让中华文化绽放出璀璨的新时代光芒。

创新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1、“云观展”成为文化生活新方式。

年疫情期间,宅家“云观展”成为文化生活新方式。《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近距离欣赏到精美的敦煌石窟壁画、彩塑、石窟建筑等。

创新方式、多元表达、科技赋能,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带来全新启示。

2、《中国地名大会》挖掘地名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地名大会》综合调动知识竞赛、文化解读、文艺呈现、人物故事等多种元素,挖掘地名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引导广大受众在“知来路”中“明未来”,为“坚定文化自信”这一历史命题拓展新内容。

3、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受到观众喜爱。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推出《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杨家将》《大运河奇缘》《百鸟朝凤》等传统文化动画片,受到大小观众的喜爱。

4、中华精品字库工程公益应用计划。

免费提供字库公益授权,让书法经典“用起来”,让精品字库融入大众生活,提升公益宣传的视觉审美。

中华文化走出国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舞动中国”,精选《丝路花雨》《我的梦》《国色·十二生肖》三台艺术精品,推广到北美、南美、大洋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等八个国家的数十座城市巡回演出,受到广泛赞誉,引发热烈反响。

●“中华之美”海外传播项目,以国际传播为鲜明特点,着力呈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记住乡愁》国际版第一季、二季制作完成并在国家地理频道播出,引发海外热议;纪录片《佳节》通过国家地理《华彩中国》栏目、腾讯视频面向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亿受众播出,向全球观众开启了一段体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奇妙旅程。

用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绽放出璀璨的新时代光芒。

展望未来全面复兴

近日,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对做好未来5年的传承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动态、开放的系列工程。规划明确了23个重点项目,包括15个原有项目,8个新设项目。

《规划》明确了23个重点项目

15个原有项目:

●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

●国家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

●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

●戏曲传承振兴工程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

●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

●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

●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

●系列文化经典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8个新设项目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程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

●中华古文字传承创新工程

●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

●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

●城市文化生态修复工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

规划注重在记忆、传承、创新、传播

四个方面着力。

●摸清文化家底,建立完善文化资源数据库,加强典籍整理编纂出版,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

●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大投入力度,运用现代科技力量,提高保护传承水平。

●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融通多媒体资源,主动设置议题,创新表达方式,注重转化利用,加大传播力度,增强传播效果,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中华少年,雄于地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以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在强力发展。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我们一定要投身到中华文化的学习钻研、传播传承和振兴复兴的事业当中。

学好中国汉字,学好中华文化,争做有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本期推文选编于网络,出于资讯分享的目的。侵删。

●往期推荐●

●小学课文译文大全——如何像外交官那样练翻译?

●家长必读:提升孩子格局和未来高度的十句话

●家长如何跟手机“抢孩子”?

●测一测您的孩子离名校还有多远

●小学必背个交际用语——让口语牛起来!

●高效英语学习的21条黄金法则(中英对照)

●中考英语冠词考点大全

●英语自我介绍经典套路和万能模板

●学校不教的句地道英语口语

●先抓习惯,再谈成绩:1-9年级需要哪些好习惯?

●怎样分清英语中的主谓宾和定状补?

免费福利

回复,获取《人教PEP小学单词》。

回复,获取《人教PEP小学课文译文》

回复,获取《广东近五年中考听力音频》。

回复,获取《广东近十年中考满分作文》。

回复,获取《广东名校小升初英语真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jz/14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