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小胖一直想和大家介绍这部记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部纪录片,讲的是文物背后的故事,评分超过之前火爆的《舌尖上的中国》和《琅琊榜》。
《我在故宫修文物》英文又名《MastersInForbiddenCity》,顾名思义就是紫禁城里的大师。
讲的是这么一群人,他们是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呆在普通人进不去的西三所“冷宫”内,做着日复一日的文物修复工作,记录“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
那些地库里灰头土脑的文物,经他们之手恢复昔日光彩,才有了在大众面前展示的机会。
每天早晨,他们进入故宫,要打开七道大门。
门环的沙沙声,像是故宫六百年的沉吟。
周一闭馆时在空无一人的大殿广场上骑单车,这种独特的体验,最早享受过的人,是百年前的末代皇帝溥仪。
有的文物出地库时已经是陈朽不堪,有的甚至被封存了年,只有修复之后,这些代表着当时最精湛艺术的器物才能重现天日。
青铜器、银器修复需将表面包覆的尘土、氧化层除去,露出本来面目。
漆器修复需要调配特制漆,组员们得在深夜去山上割树漆。
木器修复要用到粘合剂,既要粘性强又要是可逆的,只能熬制鱼鳔胶了。
织绣修复中的缂丝工艺特别耗费时间,一天时间快手也只能织出几寸,而这项工作特别费眼睛。
钟表修复需要对钟表内部的结构了如指掌,能够沉得下心用几十年做同样的事。
钟表组的王津对待这些宫廷钟表像自己的小孩一样,钟表走的每一分钟都是他在背后花费的数不清的日子。
扇着翅膀的鸟、转动脖子的天鹅,这栩栩如生的场景,都发生在这座钟修好的那一刻,像是精灵沉睡百年终于醒来。
陶瓷修复讲究用色的精准,保证调配的颜色能够在一段时间后与原色保持一致。
故宫文物的修复原则是“修旧如旧”,但唐三彩马缺失过多,其修复也需要一定想象力,这就要求修复者在守旧与创造中达到微妙的平衡。
蒙了尘的器物,在娴熟的技艺之下,在这故宫高墙内发光。日复一日枯燥而又有趣的工作和生活,以及故宫修复技艺传承有序的坚守,整个纪录片,生动有趣不枯燥。
你既能看到修复技术人员们沿袭师徒传承制度,工作上严谨认真,也可以看到他们闲暇时,种花植树,养鸟斗猫,欢闹地打杏接杏,收获果实。
这就是在故宫修文物的师傅们的工作日常。你以为他们个个都是藏在深宫大院里不苟言笑的老学究,而事实是他们和我们一样,除去故宫的光环外都是普通人。故宫馆藏的修复几代人都不大可能做完,一不小心修复师的大半生就在这上面了。
他们的工作就像是穿越古今的对话,能感受到前人遗留下来的痕迹。
一位修复师说的话,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想办法把自己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都想在这世界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
现在,这部纪录片经过重新的加工剪辑,要登陆大荧幕啦!宣布该片将定档12月16日上映,约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