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专科层次高职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但要夯实学生英语听说的基础,而且要助力培养具备行业英语沟通技能、服务“走出去”企业,为“一带一路”输送应用型外语人才,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未来就业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高职“工学四结合”的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顺应高职专业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力求做到英语教育与行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英语教学与工作实践结合以及英语学习与就业结合。本文旨在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如何应对市场需求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双师型”教师是其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地方本科院校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大趋势下,升本后在过渡阶段仍保留了部分专科层次高职专业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以下简称《纲要》)对职业教育包括高职专业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
由此可见,“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的导向下,高职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既不能完全按照本科同类专业通用英语(EGP)来开展教学,又无法完全照搬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模式,但是又不得不夯实高职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职场英语,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最终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这就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具备通用英语+行业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二、地方本科院校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化现状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目前继续办学的高职专业占学校总专业数比例相对较小,如近三年只有统计与会计核算、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空中乘务、移动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小学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和学前教育等专业继续招生,因此,在公共英语实施的教学改革中,这些高校主要还是以本科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为主,而高职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在本科生改革举措的基础上,只是作个别调整,由此可见,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化现状不容乐观。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安排离职业化需求有差距总的来说,广西地方本科院校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计划和普通本科大学英语教学计划没多大区别,从教学目标来看,继续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并逐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译应用能力。但实际上通过两年的英语教学,并未真正培养好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实习或就业中用到实处。
从教学内容来看,选取的篇章以传播文化和文化差异对比为主,没有形成高职与未来就业职场密切相关的课程特色,专业英语和职业化特点不突出,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从教学时间来看,课时每周2~4节不等,严重不足,更有甚者,有个别院校领导要求较大程度缩减公共英语课时,严重挫伤了高职专业师生的积极性;从教学方法来看,大部分任课教师还是继续沿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仅有小部分教师采用项目化教学,但也未能贯穿整个学期。
从课程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价来看,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被忽视,多数教师采取易于操作的总结性评价。因此,广西地方本科高校高职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尴尬,尚未进行真正的职业化教学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立德树人培养职业化学生高度不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帮助学生立德,就是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穿插德育工作,通过正能量的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会学生学会感恩,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还应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课程思政来塑造学生、改变学生、发展学生。然而,在高职公共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课堂上花了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灌输,只求完成教学任务,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忽视了学生品德、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忽视了以公共英语课程为基础,发展专业英语,以实现“工学结合”特点的高职英语教育从通识课程向职业化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忽略了如何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忽视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与之相对应,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也有待提高。
三、地方本科院校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化发展路径
广义的职业化指的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职业化教师指专门从事学校某一学科专业领域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师,他们是以生为本、具有神圣的育人使命感、遵循教学规律和专业标准而开展工作的职业人才。
教师职业化要求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强化教师的育人观念,强化教师的教育产业观。职业化教师要求教师要以生为本,遵循专业标准而开展工作,这与如何培养职业化的学生,关键前提是教师自身职业化的塑造不谋而合。只有职业化教师才能培养出职业化的学生。综合以上对职业化、教师职业化以及职业化教师内涵的理解,针对广西地方本科院校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其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职业化发展,最终走上“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英语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特性。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职业化素养之一要求教师自身英语发音准确、表达流利、语音语调规范标准,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专业技能以及英语语言交际的驾驭能力,即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
除此之外,要学会针对高职专业的职业化特点,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专业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就业岗位的职场英语,学以致用,增强就业竞争力。职业化素养之二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除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管理知识等广博的英语教育知识素养,才能帮助其成为一名更称职的英语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活动。
职业化素养之三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项目化教学法可谓最佳选择。根据学生基础和个性差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英语教师要做到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如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终身教育平台、中国大学MOOC(慕课)、学堂在线、超星尔雅和哔哩哔哩的优质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职业化素养之四是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素养,包括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如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外语学习理论等,学习国内外外语教学法,结合我国国情、校情和学情,取长补短,大胆创新,循序渐进地改进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水平。
突出潜心教书育人,回归高职教学本分教育部于年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高校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准则: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作为教授外语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入中国文化元素,积极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
通过多元文化教材内容和项目教学法,强调文化共通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国际意识,同时保持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如何做好潜心教书育人,这与教育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四个回归”之一———“回归本分”不谋而合。潜心教书育人的核心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回归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公共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公共英语教学,不仅传授学生学科英语知识、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
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