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与文人的不解之缘,可追溯至千年以前。
公元年,著名诗人杜牧游历山西,作《清明》诗一首,其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成为千古绝唱。汾酒之名,借诗人更兴。
过去千百年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豪都钟情于汾酒;进入现代,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巨匠都与汾酒有过接触,他们在写作时尽情抒发对汾酒的喜爱之情。
关于汾酒与文人的关系,以鲁迅为例来进行分析。
鲁迅的家乡绍兴,是著名的酒城。俗话说,绍兴的麻雀也能喝三两。而鲁迅的父亲更是一位酒仙。
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说,“我的父亲是很能喝酒的,我不知道他能喝多少,只记得他每晚用花生米、水果等下酒,且喝且谈天,至少要花费两点钟,恐怕所喝的酒一定很不少了。”
每天晚上花上两个小时来喝酒,这是一种极其有感染力的家庭文化。而且酒量往往是遗传的。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鲁迅不仅遗传了周老先生的酒量,也继承了家庭的酒文化习惯。
鲁迅先生自己说:“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
年,鲁迅31岁,在北京的教育部任科长、佥事。据他日记中记载,这年8月饮酒10次,9月饮酒8次。可谓三天两头就喝一次酒。
年3月2日,他日记中记载,晚上去看望朋友,“饮酒一巨碗而归”。年2月6日,他日记中记载“夜失眠,尽酒一瓶”。
鲁迅曾在北京任职。正是这段时间,让习惯了绍兴黄酒的他喜欢上了汾酒的清香。冀贡泉和鲁迅是同事,他曾表示,鲁迅虽为绍兴人氏,却独爱喝汾酒。
在鲁迅极其简练、惜墨如金的《鲁迅日记》中,多次记载了其关于友人和汾酒的故事,这也佐证了鲁迅对汾酒的喜爱之情。
年10月2日:星期休息。上午马幼渔、朱遏先来。冀君贡泉送汾酒一瓶。
年11月8日:夜饮汾酒,始废粥进饭,距始病时三十九日矣。
年9月26日:夜长虹来,并赠《闪光》五本,汾酒一瓶。
《鲁迅全集》中总共有多少次提到汾酒,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统计。但鲁迅先生独爱汾酒,这毫无疑问。
在“行走的汾酒”汾酒文化大巡展杭州站期间,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表示,浙江人的性格是外柔内刚,“硬骨头”的鲁迅先生便是最典型的代表,而这种气质性格,与汾酒的清香特质非常相似。
汾酒之清雅,与中国文化之清、文人品格之清互为表里,由此造就了汾酒是“文人最爱”这一独特现象。
汾酒不仅在清香品质这方面独有建树,其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出众的品质。
从文化上来看,汾酒有年的酿酒史、年的名酒史、年的蒸馏酒史,正是这种文化精髓让汾酒品牌不断发展,构建出了“中国酒魂,活态为魂”的新战略定位。
从品质上来看,汾酒年白酒酿造技艺再加上其酿酒匠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用心酿造的工匠精神,才成就了清香纯正、绵甜净爽、口感醇厚、回味悠长的品质好酒。
汾酒,中国白酒的品质典范。其承载着白酒正宗血脉,以卓越品质引领清香走向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