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讯丽江市文化馆组织文艺创作人才

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327/4147078.html

根据中共丽江市委组织部《深入学习“张桂梅精神”“学先进、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全面掀起深入学习“张桂梅精神”“学先进、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热潮的精神,丽江市文化馆积极发挥职能职责,紧扣时代主题,组织全市优秀文艺创作人才一行10人,于年3月28日至30日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华坪福利院(儿童之家)、通达傈僳族自治乡丁王村等地开展创作采风调研活动。

丽江优秀文艺人才们走进张桂梅老师,为创作一批反映“张桂梅精神”的传得开、唱得响的歌曲、美术书法、花灯小戏、快板、舞蹈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工作做准备。

创作采风一行人先后到华坪县文化馆了解建设情况,到华坪县人民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红色文化,再到通达傈僳族自治乡丁王村调研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情况。

丁王村简介

近年来,通达乡丁王村立足傈僳族特色文化优势,以传承和保护傈僳文化为抓手,丰富傈僳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释放傈僳山寨活力,构筑美丽和谐傈僳家园,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助力。

丁王村位于华坪县西部,全村户人全部为傈僳族,是一个典型的傈僳山村,当地傈僳族文化得到了较好传承和保护。年,因丁王村享誉盛名的歌舞文化,通达傈僳族乡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丁王村6组腊姑河村民王嫦英是傈僳族文化传承的杰出代表。她在傈僳族歌舞方面颇有造诣,曾带领团队到丽江、昆明、攀枝花,甚至北京等地进行演出,获得多个奖项并先后被评为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丽江市民族文化传承人。对于传承本民族文化,王嫦英不计得失,无怨无悔,还把自己的女儿也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傈僳文化传承人。

丁王村6组腊姑河村民王嫦英说:“为了传承傈僳文化,我再苦也要把我女儿培养出来,现在她已经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了,而且把我们傈僳族的文化带到了韩国、台湾,希望她能够继续把我们傈僳族的文化发扬光大。”

在傈僳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中,除了王嫦英外还有蔡学珍、蔡从珍、蔡明高、王德高等许多民间艺人。蔡学珍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荣获云南省民间音乐师称号。蔡从珍、蔡明高、王德高先后被评为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蔡明高被评为丽江市民族文化传承人。

除了傈僳族歌舞,傈僳族民间乐器葫芦丝也是傈僳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姑河村民蔡明高是丁王村民间歌舞团的成员,他不仅能歌善舞,还自己动手制作葫芦丝,用葫芦丝配乐作曲,传承本民族文化。在葫芦丝的制作、使用方面,蔡明高有自己的见解。

白姑河村民蔡明高说:“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我想把我们民间的乐器、歌舞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人把傈僳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为进一步加强傈僳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持续巩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殊荣,近年来,县、乡、村做了大量详实的工作,并支持丁王村修建了牧歌民族文化传承坊和华坪傈僳族文化展厅,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在腊姑河小组实施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让傈僳族优秀文化和特色民居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

丁王村委会副主任陈飞介绍:“丁王村是典型的傈僳族聚居村落,傈僳族文化相当浓厚,民间艺人遍地开花。近年来,丁王村委会一方面鼓励扶持以蔡学珍、王嫦英为代表的两个业余演出队走出县城乃至北京,把傈僳族歌舞文化传播到各个地方;另一方面利用民族文化、传统美食、凉爽气候、交通条件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引导农户进行特色民居改造,使傈僳族的特色传统民居得以保护传承,同时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华坪融媒)

主编:范永贞

责编:徐梦月

服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fx/14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