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我们的家园quot周至

"我们的家园"

周至.苍峪主题文化论坛圆满成功

乡村最美

乡音最亲

乡情最深

乡愁最浓...

3月26日,周至县苍峪村“把根留住民俗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一次盛会,周至县作家协会举办的“‘我们的家园’周至.苍峪主体文化论坛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整场活动由县作协主席赵永武主持。邀请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文化名流共同探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我们的精神家园何在?会上周至县"把根留住民俗博物馆"刘艺馆长就苍峪民俗文化和西周文化的渊源以及民俗馆的来历进行了讲解,一句“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为我们打开了耕读文明的探讨之门。

来自陕西建筑科技大学的傅强教授为城市化建设下传统建筑以及传统文明的消失感到伤感,倡导保持和弘扬传统文明是我们每个当代人都应该担当的历史责任。咸阳诗人凌晓晨先生就家的意义以及家对国家的重要性展开论述....

根,就是我们的家,家是梦想落脚的地方,一切期望和归宿都指向这个称为家的地方。把根留住就是找到我们的精神家园,把传统留住,把文明留住。宝鸡国学院院长李巨怀先生就农耕文明的发源和中华民族忠孝传世的优良传统为我们展开了精彩的论述。会上,来自《宝鸡日报》社编辑部主任胡宝林先生,咸阳作协董信义主席、凌晓晨先生、山岚先生,长安区作协王渊平先生、张军峰主席、左明心先生、王秋惠女士、张妮女士等,闫良作协冉学东主席,鄂邑区作协主席刘珂、赵丰、李勤安,蓝田创作基地曹林燕主任、姜国兴先生、刘萍女士、王尊让先生都做了精彩的发言。

习总书记曾强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周至文化名人、书法家李庭武先生就传统乡村文化生态和当代新形势下乡村文化生态进行了对比,如何保持我们的精神家园?以及现行乡村文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我们如何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文明的发展不断在侵蚀着传统文明,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靠的是科学的理念、科学的规划、科学的管理。保护传统,保护生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文明发展新路,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

整个会场在大家的一片热情中持续了近4个小时,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长怀先生、周至县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国稳社先生、周至县文体广电局群文科科长蔡永安先生参加了会议。周至县作家协会和其他各地作家协会共计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研讨会的圆满召开让作协会员进一步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思想资源,明确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就贴近生活贴近传统贴近自然,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成了共识。(何妮)

推荐阅读

?弟弟,你在哪里?咱妈眼睛都哭瞎了...

??曝光陕西,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周至终南一对夫妇真实的一幕

?远去的故乡

?陕西农村老镜头,热泪不住流

传递正能量,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

小编这么拼,请鼓励一下~↓↓↓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fx/13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