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行业分析报告墙裂推荐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41088.html
第1章3D打印行业概况1.13D打印行业简介1.1.13D打印的涵义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体现了信息网络技术与先进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的密切结合,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D打印的步骤,是首先将想要打印的物品的三维形状信息写入到3D打印机可以解读的文件,然后将文件传输到3D打印机,3D打印机解读文件后,以材料逐层堆积的形式打印出立体形状。

这种以逐层堆积材料来获得最终形状的形式,也是3D打印被称为“增材制造”的原因。人们通常所见的范围内,立体的形状是功能的基础,因此,打印出了形状,也就打印出了功能。

平面打印是为了传递信息,而3D打印作为一种制造加工的技术,却可以直接实现功能,这也是3D打印最大的魅力所在。

1.1.23D打印的类别

按照最终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对应所需要的精度等要求的不同,3D打印可分为消费级3D打印和工业级3D打印。

首先二者下游市场不尽相同,消费级3D打印主要面对消费型、娱乐型以及对产品精度要求不高的产品,例如玩具模型、教学模型等;而工业级3D打印主要面对质量精度要求较高的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汽车、模具开发等下游市场。

二者在众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工业级3D打印精度更高、打印速度更快,可打印尺寸范围更广,产品可靠性也更好。但也正由于这些,工业级3D打印的价格更高,目前不能为普通消费者所接受。

按照打印技术特点的不同,3D打印又可分为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激光直接烧结技术、电子束熔化技术、熔融沉积式成型、选择性热烧结、立体平板印刷、数字光处理、三位打印技术及细胞绘图打印等。

经过近30年的发展,3D打印的技术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在最初的基础上已经衍生出几十种打印技术。

目前的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使用光敏树脂、ABS塑料等原料进行打印,还允许使用铝粉、钛粉等金属粉末,以及氧化铝、碳纤维等陶瓷粉末为原料进行打印;甚至还出现了以活细胞为原料的生物3D打印技术,这种技术目前已经在组织工程领域小范围使用。

对于高分子3D打印来说,立体平板印刷技术(SLA)是目前最成熟的3D打印技术之一。除SLA技术外,用以打印高分子材料的3D打印技术还包括熔融沉积式成型技术(FDM),选择性热烧结技术(SHS)、数字光处理技术(DLP)等。

其中FDM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大体积物品的制造,成本也较低,设备技术难度较低;缺点是所生产的物品常常纵向的力学性能小于横向的力学强度,且打印速度缓慢,产品表面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金属3D打印来说,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型技术(SLM)和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技术(SLS)是发展最早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3D打印技术。SLM技术所使用的材料多为单一组分金属粉末,主要缺点是打印速度慢、零件尺寸受到限制、后处理过程比较慢。目前该技术已较广泛地应用到了航空航天、微电子、医疗、珠宝首饰等行业。

电子束熔化技术(EBM)是一种较新的可以打印金属材料的3D打印技术,它与SLS或SLM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使用的热源不同:SLS或SLM技术以激光作为热源,而EBM技术则以电子束为热源。EBM技术在打印速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所得工件残余应力也较小,但设备比较昂贵,耗能较多。

1.2行业监管体制与相关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

3D打印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信息产业的规划、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及实施、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软件企业认证、软件产品登记等工作。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年2月28日,工信部、财政部等印发《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年)》,首次明确将3D打印列入了国家战略层面,对3D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计划,提出到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产业体系。

年8月21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先进制造与3D打印专题讲座,明确指出: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发整个制造业的深刻变革。

3D打印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要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加快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和制造,以个性化定制对接海量用户,以智能制造满足更广阔市场需求,以绿色生产赢得可持续发展未来。

年3月28日,工信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产业发展座谈会,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快建立增材制造行业管理体系,积极推动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大力推进增材制造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开展示范应用,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推进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如表1.3所示。

1.3行业产业链分析

3D打印行业产业链如图1.1所示

图1.13D打印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3D打印网

(1)3D打印产业链上游——3D打印材料

从产业链横向角度进一步细分,上游材料可分为塑料、金属两大类,以及蜡、石膏、砂等其他各种材料。对于不同打印技术,对原材料性质要求不同,如SLA技术原材料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以液体光敏树脂为主要原材料,而LOM、SLS和FDM对应材料种类较为丰富,涵盖金属、塑料、陶瓷粉末等。

(2)3D打印产业链中游——3D打印设备及软件

其一是3D数字化建模软件,3D数字化建模软件是3D打印的基础,无论是直接建模,还是逆向扫描,都需要用到3D数字化建模软件。

其二是3D打印机硬件,3D打印机包含很多种类型,如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熔融沉积成型(FDM)、立体平板印刷(SLA)、熔丝制造(FFF)、融化压模(MEM)、分层实体制造(LOM)、电子束熔化成型(EBM)、选择性烧结(SHS)、粉末层喷头三维打印(PP)等模式。

(3)3D打印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

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有三维模型设计服务、打印服务和打印产品应用等,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制造领域、医疗领域、教育领域、考古领域、建筑领域及军事领域等。3D打印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如图1.2所示。

第2章3D打印行业发展现状2.1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2.1.13D打印行业全球市场规模

根据美国咨询公司WohlersAssociates的数据显示,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为17.14亿美元,年3D打印产业规模比上年增长25%,达到21.4亿美元,而到年已达到51.65亿美元,复合增速超过30%。

据《WohlersReport》预测,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比年翻4倍。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如图2.1所示。

2.1.23D打印行业中国市场规模

中国3D打印产业已经发展二十年左右,如今已然成为国内各大企业争相投资的热点,虽然中国3D打印产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但潜力巨大。

我国已有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激光直接加工金属技术发展较快,已基本满足特种零部件的机械性能要求,有望率先应用于航天、航空装备制造;

生物细胞3D打印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已可以制造立体的模拟生物组织,为我国生物、医学领域尖端科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内的3D打印主要集中在家电及电子消费品、模具检测、医疗及牙科正畸、文化创意及文物修复、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

中国3D打印技术的发展、普及和产业化过程开始较晚,与行业领先国家存在差距,但发展势头不容小觑。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达到1.61亿美元,至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达到7.7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69%。

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如图2.2所示

2.1.3消费级及工业级3D打印行业情况

(1)消费级打印设备出货量逐年上涨,但竞争激烈

消费级3D打印机的应用起源于业余爱好者,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创新意识的增强,现在可以与互联网结合,开创新的商业模式。

消费级3D打印机以FDM技术为主,打印材料大多为PLA、ABS等高分子材料,消费领域主要分布在文化创意产业及教育行业。

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设备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所放缓,年出货量为台,同比增长56.62%。年对消费级3D打印机而言,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相对工业级设备,销售数量逐年稳步增长,另一层面,作为消费级的代表,FDM3D打印技术的低门槛引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从美元降到美元,再在Kickstarter上降到美元,低端设备层出不穷。

8-年全球消费级/桌面级3D打印设备出货量增长情况如图2.3所示。

(2)工业级打印设备出货量有所下降,但收入占比达78%

年以来,工业级3D打印设备出货量出现了明显下滑,年出货量台,同比降低9.89%。年上半年,产品出货量继续保持了下滑态势,同比降低13.6%。但是如果按销售额计算,年上半年工业级3D打印机占据了整个市场销售收入的78%。

尽管工业级3D打印机部分增长停滞,但是在年上半年整个3D打印机的销售收入仍然增长了3%——尤其是在金属3D打印机的推动下。

8-年全球工业级/专业级3D打印设备出货量增长情况如图2.4所示。

虽然工业级3D打印在近两年的总体销量并不是令人满意,但是年以来工业级3D打印行业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许多桌面级3D打印设备厂商将注意力转向工业级3D打印设备。可以看出,随着消费级3D打印设备长期推广困难,工业级3D打印设备尤其是金属打印设备已经成为了业内普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fl/13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