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屈敏
竞争文化下的竞争标的
作者:陈凯罗振宇在他的“罗辑思维”节目中曾经说过,我们这个国家的竞争文化相当发达,竞争文化甚至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他的结论我非常赞同,但我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疑问是,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哪些是需要进行竞争的,或者说,我们要弄清楚哪些是竞争的标的?
说实话,竞争发生在我们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小学到大学的学校竞争就不用说了,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乃至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成为竞争的标的。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我是六年前搬进现在居住的小区的,记得刚搬进去第二年的元宵节,小区物业为了活跃小区的文化活动举办了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并为此准备了牙刷、肥皂、小袋洗衣粉、中性笔等小奖品。那天晚上,我抱着儿子下楼参加灯谜会。到达会场,我在猜中一条灯谜并准备摘走灯谜条幅的时候,一幕令人错愕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名身形矫健的中年妇女,飞快的摘走条幅并转身将条幅放在旁边一个身穿校服的女孩子手里,那个女孩子手里攥着一沓灯谜条幅,大概有十几张。我以为她们智商比我高,都猜中了,但随后中年妇女的话让我如同吃了一个苍蝇一般的恶心。她说:“女儿,都拿好了,一会咱们回家上百度搜答案。”我举目四望,看到这样进行“扫货”的组合有七八组,几乎都跟着未成年的孩子,一些扫货军团手里甚至拿着ipad等用于搜索的“高级装备”。
后来,据物业的管理人员说,灯谜会从开始到结束,近两百条条幅在最多五分钟里被“洗劫”一空。我不知道,那些带孩子参加”洗劫“活动的父母当时是怎么想的,是将这种传统节日中带有娱乐性质的游艺活动视为人生的“战场”,还是想告诉孩子们我们可以以作弊的方式赢得奖品?看来,我们的竞争文化中的竞争心态已经深入国人骨髓,连灯谜会这样的活动父母们都言传身教。但我想说的是,猜灯谜这种事情是竞争的标的吗?以至于我们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毫无底线?
我想,当那些父母拿着作弊赢来的肥皂、牙刷与孩子一起沾沾自喜,好像占了天大的好处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会输掉孩子们的未来。因为,他们的行为无疑在告诉孩子们,无论是不是竞争,我们都必须不择手段,任何事情都有终南捷径。我当时的心情十分沮丧,甚至在想,在这样的父母面前,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是否还有希望。
最后,用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进行总结,“子不教、父之过”。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