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杭州大家去玩过,杭州莲花峰东麓有块“三生石”,是杭州十六遗迹之一。是说唐朝有一位有名的圆泽和尚,与一位李源居士很要好,晚年时,他们想到四川峨嵋山去看一下。两人商量,圆泽和尚坚持走长安斜古路,经成都到峨嵋。李源坚持走荆州,经过三峡。最后和尚拗不过他,只好如此。
两个人经过三峡时,到了南浦这个地方,刚好看到江边有个妇女,大着肚子背着瓦罐打水。和尚一看,就对李源说:“完了!告诉你不要走这个路,你不信,她姓王,怀孕三年了,就等我呢,现在见面了,逃不掉了。我这就走了,你念佛念咒子帮忙我吧。十三年后,杭州天竺寺外,我与你相见。”然后他洗了澡,换了衣服,端坐就走了,李源难过得不得了。
十三年后,李源来到杭州找这位朋友,到处找。后来在一条河边,远远地有个孩子牵一头牛过来了,那个孩子做了一首诗,唱道: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我已经转世再来了,当年我们在一起赏月吟诗那些事情都过去了,不要谈了。很惭愧,你从长安那么远,跑来看我,我这个身体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了,可是原来的本性我没有忘记,现在来看你一下。
李源问他:“泽公健否?”圆泽和尚,你都好吧?那个孩子回答:“李公你真是信士啊!我俗缘还没有尽,只有勤奋修行,等到达不会堕落时,我们再相见吧。”于是又吟了一首诗:
生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前因恐断肠
吴越江山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前生今世的事情太多了,讲不清楚。过去前生的事不提了,讲起来恐怕伤心难过。我找你也找了很多地方,现在我们各自回去吧。唱罢就告辞了,不知所终。
李源后来被举荐作谏议大夫,可是他不想做官,住在寺庙里安心修行,一直活到八十岁。这是中国文化中有名的“三生石”的故事,苏东坡写的《僧圆泽传》里,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南怀瑾讲演录》
-------------
譬如我书上常谈到,你们最欣赏的一个有名的故事,“三生石上旧精魂”,是杭州的故事,也是西安的故事。这是圆泽和尚,和李源居士的故事。圆泽不是那个讲唯识的韩国的圆彻。
这两个好朋友,在西安那边,到了晚年,年纪大一点,两个想到四川峨嵋山拜普贤菩萨。圆泽法师讲要走旱路,从西安走汉中、绵阳,到乐山,上峨嵋的这条路。李源说,嗨呀,我们难得坐船哪!从三峡上去,再到乐山,到峨嵋。两个人吵来吵去,为这个决定不了。最后呢,李源决定走水路,和尚只好跟着来了。
到了三峡的船上,河边一个大肚子的女人在洗衣服,圆泽法师一看到,哈哈,兄弟啊,完了,逃不了了,我叫你不要走这条路。李源说:“什么事啊?”圆泽法师说:“她怀孕三年,就是等我。我想躲过不来,你偏要走这条路,我马上要走了、死了,三天后你来看我吧,我会对你笑一笑;十三年以后,再到杭州去找我。”
所以,李源收拾了圆泽法师,打听到这个女孩子家里,果然,三天以后生了孩子。李源去看,孩子抱出来了,他拿了红包,那个小孩子对他笑一笑。李源就知道了,难过得一路伤心,把好朋友害了。等了十三年,又到杭州去找。
杭州西湖山上有个葛岭,那里有块石头,叫“三生石”。李源后来守信用,到这个地方找,在这块石头上坐着等。三天以后,看到一个放牛的娃娃,拉一条牛来了,李源一看,知道就是他,小孩子就念了两首诗:
第一首: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意思是说,过去我们谈文章,都过去了,不要谈了。总算你还多情啊,还守信用那么远来看我。当年我是个大师父,现在身体变了,是个放牛娃嘛,可是本性没有迷。
第二首:
生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前因恐断肠。
吴越江山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前生同现在都有讲不完的事,已经换了一世了,过去的事不要谈了,恐怕更令人伤心,我也在这里等你哎!赶快回西安去吧!意思说你年纪大了,也快要完了,我们要回四川了!
这些是顺便讲,不要被这些文学迷了,你们现在没有资格谈文学,记得而已。这是说,修行有人可以到达入胎不迷,住胎就迷了,不到三果以上的境界,没有达到三禅定以上境界,一出胎是非迷不可。
你们研究阿赖耶识,为什么一个妈妈生出八九个兄弟,每人个性都不同?这不是遗传的,是自己前生带来的业报不同;因此每个遭遇、命运也不同,可是自己不知道。
为什么我们入胎出胎会迷?生死来去那个压迫的痛苦,比你熬腿比你打坐还难受万万倍以上。一痛苦一昏迷你统统完了,所以气脉不修通,你想得定了生脱死,谈何容易。这个都做不到,你们岂不是白出家了!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
佛法到了唐代那么昌明,有很多的三生因缘也出在唐代。例如有个圆泽禅师,这个老和尚有个朋友叫李源--唐代的名士。一个居士,一个和尚,两人好得很。李源有一天就约圆泽两人一同到四川峨眉山去朝普贤菩萨。可是,一拖拖了两三年,圆泽禅师已经七八十岁了,李源就说:“老和尚啊!老头啊!如果再不去,我们都老啦!”圆泽说:“好呀!走哇!”结果,两人吵起来了,怎么吵呢?圆泽主张从长安沿川北到成都峨眉山,风景好,名胜也多。可是,李源不干!到底是居士有钱,主张多花一点钱,坐船从长江下游溯江而上,经过巫山十二峰,到嘉陵江,一直到峨眉山。老和尚争不过,就说:“好吧!好吧!就坐船吧!”船到了巫峡,快要靠岸的时候,看到一个大肚子的女人出来洗衣服。老和尚一看,脸色变了,他说:“老家伙,你去吧!我不去了!”“怎么不去?”“告诉你不要走这一条路,这个女人怀孕了三年,生不下来,那就是我,我在逃,你硬是要走这条路,我的业债逃不了。今天我要走了。走了以后,那个女子就会生了。你三天以后来看我,我们打个暗记,你叫我的名字,我对你笑一笑。还有,十三年以后,我们在浙江见面。”李源气得半死:“哎呀!你早不告诉我!不走这条路不就好了吗?”“这是前生的因果。这是神通,不能告诉你。”这个老和尚就死了。三天以后,李源去看这个婴儿,叫他的名字,果然对他一笑。十三年以后,李源正愁浙江这么大怎么找?一个人就跑到山上。这时候,天刚亮,有个孩子牵条牛走过来,李源心想这可能是他。这个放牛的小孩子念了两首诗,跟他打个招呼就走了。念了什么诗呢?他说: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生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首名诗。也是佛教的典故,也是中国哲学上的大问题。
唐、宋以后,由于这段故事的普遍流传,不但平添中国文学与言情小说中许多旖旎风光,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确立了因果报应的伦理道德观,以及特别注重人格修养的浓厚风气。
整理自《禅话》《习禅录影》
******
(独家新书现书发售)简体版《金粟轩纪年诗》收录南怀瑾先生年至年间五百八十七首诗词。上海书店出版社。
*****
(独家新书现书发售)《怀师--我们的南老师》,简体字版初次在大陆印行。
******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