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著名影评家、制作人,剧加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选片人、华语传媒大奖评委、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评委等,深度对话了亚洲主流导演:王家卫、张艺谋、陈凯歌、吴宇森、徐克、贾樟柯、陈可辛、山田洋次(日)、岩井俊二(日)、李俊益(韩)等,提出并定义“网生代电影”。
由王旭东担任监制/策划/剧本指导的电影皆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唐人街探案》9.4亿、《何以笙箫默》2.9亿、《九层妖塔》7亿、《烈日灼心》4亿、《一夜惊喜》1.8亿。由其指导和参与的商业片全部盈利,占年华语电影总票房12%;艺术影片多获得过国际A类电影节大奖,如《德兰》获上海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爵奖、《胜利》获上海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等。
△剧加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旭东发表演讲
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带来产业的变革。
●1895年 活动影像/电影出现
●1927年 有声电影出现
●1935年 彩色电影出现
●1939年 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出现
●1969年 计算机出现
●1994年 中国公用互联网CHINANET启动
●2012年 柯达胶片倒闭 全球数码化
戈达尔有一句名言:“电影创作了20世纪及其恐惧。”而王旭东则认为“互联网创作了21世纪及其恐惧,大数据、人工智能将会为影视制作带来发展的新生机。”
12月13日上午,由北京网智天元承办的中关村大数据日“智造文化大数据共享科技新动能”——文化大数据创新应用分论坛成功举办。论坛现场吸引了政、产、学、研等行业专家共聚一堂,交流探讨如何用大数据推动文化产业的变革,促进京津冀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和实现“文化大数据”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王旭东在论坛现场发表题为《大数据主推文化产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主题演讲。
王旭东指出,全球泛娱乐产业有两大痛点亟待解决:一,在IP/文本的创作上,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甚至是人类最古老的讲故事方法——个体想象力的书面表达;二,影视决策与消费的巨大鸿沟:60岁人决策40岁人创作20岁人消费。他表示,以中国为例,年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影片部,年部,年部,而盈利电影不足5%,造成极大的投资浪费。
△剧加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旭东发表演讲
“全世界泛娱乐产业从电影到互联网,几乎走了一个世纪,硬件不断进步,但软件(剧作)还亟待提高。”王旭东表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网智天元等天使投资人的帮助下,王旭东成立了剧加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剧加科技从创作的源头入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全球首次自主研发出视觉化剧本与解构数据,通过大数据人智对比进行云间创作。“通过剧加数据库分析优秀影视作品的特性,并从剧本中人物、场景、持续的动作冲突各个方面,利用海量解构数据的对比,为专业编剧提供写作协助。”王旭东解释道,“完善的知识产权确权系统,可以保障云间创作的利益公平。”
云间创作使剧本创作做到了以下四点创新:从无形到有形——可视化;从经验到理性——可评估;从个体到群体——多维度众创;从构思到作品系——IP一次性多元变现。采用大数据评估+可视化技术,能够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王旭东介绍说:“以剧本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角色场景戏份数据的分析,帮助影视项目在立项前期进行有依据的投资测算;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演员、地点、布景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成本估算,可以避免投资过度或资金需求不足。”
剧加科技的技术应用涵盖了一些虚构叙事领域,致力于打造影视作品从创作、市场调研、推广、交易、融资,直至最后完成的全产业链互联网平台。王旭东表示,剧加的第一个未来是成为文创/泛娱乐领域的Uber,即全球泛娱乐领域的领导品牌:全球最大的IP作品系的评估创作体、一个没有词作者的最大的歌词库、一个没有编剧的最大剧本库、一个没有作家的最大小说库以及一个没有游戏编剧的最大游戏故事库。
白癜风医院好不好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