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增速放缓背后有亮点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统计数据,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4.8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增速同比有所放缓。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第一个半年数据反映了文化产业怎样的特点和变化?文化产业未来应如何走出品质发展之路?
1.增速放缓,从注重数量向注重品质转变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比去年同期增长7.9%,增速与过去几年相比有所放缓,但仍高于GDP上半年6.7%的增速,处于较好的发展状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环境下,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换挡期,开始从注重数量增量到注重品质提升的转变。
“数据反映出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结构调整期,过去的文化产业发展更多地依托于物质文化资源开发,如当地特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而文化产业真正的核心资源应是无形资源,如符号、故事、IP(知识产权)等非物质要素,这应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侧重点。”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指出。
从文化产品供给的角度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是关键。向勇提到,一方面,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创意含量,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注重将文化产品的审美价值和功能价值结合起来,如故宫的文创产品,将创意与生活相结合,既是生活用品又具有收藏价值。
“文化消费如今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再是奢侈品消费。生产者要将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体现在文化产品上,使其更具有泥土气息;消费者要增强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政府要着重营造文化消费氛围,让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便利性,培育人们的文化消费能力。”向勇说。
2.东部优势明显,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在今年评选出的第八届“文化企业30强”中,安徽省的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入选企业数量与浙江、江苏并列全国第一位。近年来,安徽省在培育龙头文化企业、打造文化品牌方面的探索颇有成效。
分区域看,今年上半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为亿元,占全国的75%,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6.6%、7.1%和1.3%。从增速看,中部地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同比增长9.9%,均高于东部地区7.1%的增速,而东北地区继续下降,降幅为7%。
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文化产业企业收入以75%的占比保持绝对优势,中西部地区虽数值较低,但增速已超过东部地区,区域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而东北地区文化产业的负增长尤其值得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