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步,甘肃山丹人。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作品见诸于《甘肃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农民日报》《散文选刊》《飞天》《中国诗歌》等报刊杂志,多次获全国散文、诗歌奖。作品入编《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中学生最喜爱作品》等文本。写作题材以西部地域历史散文居多。散文《甘凉古道》、《大美甘州》、《焉支山下话杨广》、《西凉雪》等作为宣传甘肃形象篇章入编多个专刊和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广播电台朗诵。现居北京。从事过多个行业,多家报刊签约撰稿。主编《中国名牌产品与知名企业》等图书项目。
阏氏泪
阏氏泪
周步
河西走廊中部的焉支山,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曾有过“中国十大文化名山”之誉。那是什么时候呢?那是隋唐之时。但有些人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空穴来风、故弄噱头。但是,当你真正了解了这座山之后,了解了焉支山、祁连山、河西走廊和匈奴的历史之后,你就会被这座山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和人文胜迹大吃一惊。
春秋时期,这里是乌孙、月氏等民族相互争夺轮番盘踞的草原,秦汉时,焉支山落入匈奴之手。公元前年,汉武帝发动了河西大战,之后,焉支山和河西路这片土地便纳入汉朝版图。河西走廊自古就是一个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汇区,也是一个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的碰撞区。到隋唐时期,焉支山几乎就是西域、边陲的代名词,所以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将帅征人,留下了很多有关焉支山的诗词篇章。隋炀帝于此举办万国博览会、哥舒翰在这里修建钟山寺、李白、韦应物、岑参、陈子昂等大诗人的吟哦唱和,无不给这座山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象和精美画卷。
焉支山,名副其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焉支山的历史如此辉煌灿烂,焉支山是如何得名的呢?焉支山里都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这些,必须得从匈奴时期说起。
匈奴最早的先祖叫淳维。淳维是夏王朝末代国王夏桀之子。夏桀流放后,淳维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北草原,淳维就成了匈奴的先祖。公元前年的时候,匈奴成了北方草原上独霸一方的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就是头曼单于。头曼单于的王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那时候,河西走廊刚刚落入匈奴之手。那时候焉支山当然不叫焉支山,也不叫胭脂山或燕支山,当然更不叫大黄山了。胭脂山和燕支都是焉支山的同名谐音。大黄山是更后来的事情。那时候的焉支山叫什么名字呢,现在已无法得知。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个支脉,位于祁连山草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
这座山既有青藏高原温寒的秉性,也有内蒙古高原炎热的特征。这样的气候非常适宜养殖马匹,于是,这里就成了各个民族相互征伐的军需基地。那时候掌管这片草原的是头曼单于的一个得力亲王,就是浑邪王的先祖。浑邪王其实并不是匈奴,战争失败后,就归顺了匈奴。头曼单于就是匈奴的老大,所以他有好多妃子。头曼单于的妃子各个都很风流漂亮。头曼单于为什么有那么多妃子呢,按照匈奴的习俗,“兄去弟可纳其妻(《史记.匈奴传》)”。
也就是说,兄长不在了,弟弟可以收纳哥哥的妻子。
另外,战争结束后,谁拉回来并安葬战死将士的尸体,谁就可以得到他的财产和老婆。头曼单于是匈奴的老大,他有这方面的优势,所以他的财产和老婆就多。老婆多,子女就多,老婆和子女一多,家庭矛盾和问题就出来了。
头曼单于的一个妃子为她的儿子惦记上了太子的位置。
头曼单于的这个妃子——其实单于的女人不叫妃子,叫阏氏。头曼单于的这个阏氏是个乌孙人,长得十分漂亮,也很有心计,她进宫不到一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这可把头曼单于高兴坏了。于是,这个女人凭借着自己的容貌姿色和她在后宫里的地位,愈发得到了头曼单于的宠爱。那个孩子也是乖巧伶俐,很讨头曼单于的喜欢。但匈奴王室的规矩和其他王国的规矩一样,太子只有一个,这是谁也不能更改的。怎么办呢?这时候,这个女人便动起了歪念头。
她要让太子消失。
那时候的太子就是匈奴王子冒顿。
冒顿才十几岁,他当然不懂大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但冒顿的母亲却察觉到了,她就悄悄地告诉冒顿,要他处处留心,时时着意,不要惹这个女人生气等等。但一个人要是认定了的事情,她就会时时给你绕弯子,处处给你下绊子,以期达到目的。
好在太子的口碑很好,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太子,所以这个阏氏尽管觊觎了很久,但还是想不出好办法。当然,她绝对不敢贸然出手杀掉太子。因为那样一旦事情败露,后果将不堪设想。怎么办呢?这时候,历史上便发生了冒顿到月氏国去“质子”的事情。质子,就是把自家的孩子质押在人家的手里,以保证某项事情的顺利进展。
现在很难说清楚这件事是不是与头曼单于的那个阏氏有关,但冒顿去质子却是千真万确的。于是,冒顿去了数千里外的月氏国。月氏国就是现在的新疆伊犁一带。
这个乌孙女人的计谋得逞了。于是,她就放开手脚开始经营自己的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名正言顺扶自己的孩子上位。至于冒顿的死亡,在她看来那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只要她有意无意的挑动两国之间的一些事端,太子就死定了。但她的如意算盘还是打错了:月氏国王怎么会轻而易举让冒顿死呢?因为冒顿的安全一旦出了问题,两个国家的安全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他把冒顿保护的非常安全。
冒顿在月氏国生活了好几年。
又过了几年,世界格局和匈奴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冒顿的安全确实受到了威胁。冒顿随时都有被杀掉的可能。但是,这时候的冒顿已经长成一个身材魁伟、武艺高强的青年将领了,所以一般人想杀掉他,也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冒顿当然知道自己的处境危险。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冒顿太子从月氏国神秘消失了。几天后,冒顿出现在河西走廊的焉支山下。
焉支山是匈奴的地盘。从月氏国到焉支山,有三、四千里的路程,冒顿是怎么在既没有月氏国出关关蝶也没有匈奴王国入关关蝶的情况下来到焉支山下的呢?
这一切得益于月氏国王的那匹宝马,那匹宝马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汗血宝马。
原来,冒顿盗了月氏国王的汗血宝马,翻山越岭,日行千里,从荒无人烟的戈壁深处一路向东,来到了焉支山下。这也是焉支山与汗血马的来历。
冒顿回来了。但让冒顿想象不到的是,他质子西域的这些年,头曼单于因为好色好乐,又娶了几个如花似玉的阏氏。那个想谋害他的阏氏,也培养了自己的一大批力量,这个王国有近一半王公大臣都拜倒在她的兽皮裙下,成了她的心腹或亲信。这时候,冒顿的母亲已经不在了。更可怕的是在最近一年的时间,冒顿被他人诽谤,造谣说他有反心,他的名声已经被彻底败坏了。他甚至被戴上“叛国”的帽子。他现在贸然回来,等于是自投罗网。
焉支山是老浑邪王的驻牧地。老浑邪王是头曼单于的心腹将领。他知道冒顿回来这件事后,非常吃惊,也非常震撼,他认定冒顿日后必成为匈奴的一代霸主。于是,他就冒着“窝藏潜犯”的罪名危险,把冒顿匿藏到焉支山里一个牧人家里,等待事态的好转。
那个牧人住在焉支山里比较偏僻的一个地方。
老牧人家里有一儿一女,儿子和父亲在山里放牧,女儿和母亲在家料理家务。焉支山是一座巍峨的山,也是一座美丽的山,山上松林密布,水流潺潺,奇花异卉争奇斗艳。焉支山里盛产骏马,也盛产美女。老牧人的女儿长得非常美丽。
冒顿是何等的英武才俊啊,所以,不到半月时间,冒顿就和那个女子成了夫妻。
这是冒顿的第二个妻子。冒顿的第一个妻子在月氏国。这段姻缘的促成,其实就是老浑邪王的一个用心安排。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第二年春天,那个欲置冒顿于死地的乌孙女人无缘无故的死了。谣言不攻自破,于是,冒顿自然而然的回到了匈奴王宫。冒顿的妻子也就成了太子妃。头曼单于自然是非常高兴,但冒顿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又过了几年,匈奴内部便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鸣镝事件”。冒顿借他人之手杀死掉了头曼单于,成了冒顿单于。
冒顿成功了,他弑父为君,成了匈奴的最高统帅。但那时候,匈奴的力量并不是北方最强大的,汉朝在南面,月氏、乌孙等十几个小国家在西边,东边的东胡对他更是虎视眈眈。那时正是东胡最强盛的时期,冒顿有一种夹缝中生存的焦虑和担忧。好在南边多年来一直是战争连年不断,秦王朝、项羽、刘邦等打得一塌糊涂,根本无暇顾及北方地区,这就成了匈奴发展的一个好机会。
东胡的国王听说头曼单于死了,欺他是个新君,就派使者来要他送几群牛羊过去,冒顿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过了一年,东胡使者又来了,来索要他的千里宝马。冒顿无奈,也答应了。
又过了一年,东胡的使者又来了,要来挑选几个好看的阏氏。群臣愤怒了,请求冒顿出兵,冒顿说,咱们是邻居,是好朋友,怎么能舍不得一个女人呢?就答应了东胡的要求。这件事《史记·匈奴列传》中也有记载:“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可见冒顿的韬光养晦之能。
但挑谁去呢?人毕竟不同于牲口,涉及到一些家庭利益、人际关系和感情上的事情。匈奴把婚姻和贞操看得很淡,但这件事还是让冒顿很犯愁。怎么办呢,这时候,冒顿的第二个阏氏走过来了,也就是来自焉支山下的那个女子。她说东胡贪得无厌,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会把我们搞垮的,会使我们的人民和部队失去了信心。“让我去吧,”阏氏说,“我去帮你除掉东胡。只有我去,将士们才能受辱用命,帮你成就大业。”冒顿很受感动,含着泪答应了。
第二天,阏氏就出发了,踏上了去往东胡的道路。谁知阏氏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又过了一年,东胡的使者又来了,说把东边的那片土地腾出来给他们,他们的土地不够用了。匈奴和东胡之间有一片空旷的土地,有近千里。这时候,匈奴的国力已经强大了很多,冒顿就在大帐里和群臣议事。好多小王说,那片土地没什么用,光秃秃的不长草,就给他们算了。冒顿一反常态,剑眉倒竖,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我们没有资格随便出让一寸土地。”并当场斩杀了东胡的使者,祭旗出兵,在前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荡平了整个北部草原。这些,当然与冒顿的阏氏派人送来的情报和她利用女色麻痹敌人、将士们誓死杀敌报仇雪恨有直接的关系。
再后来,冒顿在山西一个叫白登的地方,率领精兵四十万,把汉高祖刘邦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是后话,这里不表。
冒顿的这个阏氏是一位非常聪慧善良的女子,她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换回了更多家庭的幸福和安宁,成就了匈奴的辉煌和强大。匈奴强大了,冒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和一代霸主。
所有这些,都与焉支山有关,都与焉支山里盛产的马匹有关,都与焉支山里的那个女子有关。
冒顿非常思念那个阏氏,为了纪念那个阏氏,匈奴就把冒顿的阏氏生活过的那座大山更名为阏氏山。
阏氏山就是焉支山。焉支山上的焉支草,据说就是阏氏精魂的化身。
推荐人:陈玉福
陈玉福
◇本平台作品由著名1号作家、金牌编剧陈玉福先生推荐。◇陈玉福: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作代会代表;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获得者。